马应彪怎么也想不到,先氏公司在南京路上亮相一百多年后,人们对商业的想象和追求,竟然再次回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就像时尚业一样,当我们翻开上海的商业史书时,我们会发现,今天的许多商业灵感和创新,恐怕都与20世纪初的商业大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12年,毒贩黄初九创办了上海第一家屋顶游乐场“楼外楼”(商场屋顶花园和游乐场的雏形)。 1917年,马应彪创办的先市公司开始举办各种“奇观式展览和销售活动”(各种营销活动和IP活动的雏形)。 1936年,大新公司开设独立的“陈列室”(商场艺术场地的雏形),用于展览活动……
上世纪初,百货经营的前十年,宾馆、酒店、游乐园可以算得上是最初的“主力店”。到了1920年代和1930年代,电影院、歌舞厅、溜冰场(滚轴溜冰场)迅速崛起,成为市场新宠——那些奇妙、大胆、快速、新鲜的商业创新灵感,在20世纪20年代上半年20世纪,一个又一个从他们的脑海中跳出来,创造了“东方巴黎”的神话。
如今,这样的黄金时代又到来了。
如果说20世纪前20年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商业的被动“起飞”,那么21世纪前20年则是中国当代商业的主动“成长”。
尽管“野蛮生长”是这20年来的主旋律,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孕育了我们这一代“在实战中艰苦奋斗”的商业地产人。 ”
这样一代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和一百年前的商界人士一样,“敢想敢为”——无论是空间创新还是商业创新,甚至是寻找和挖掘更多隐藏的市场需求,不断在消费领域开辟新的细分赛道。
电竞馆这一新业态正在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卖场。
他们的“商业想象力”足够丰富,执行力也足够快。仿佛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初上海那群创业者的思绪在一百年后再次回归。
这个观点如果看一下主力店的具体规模就可以看得更清楚。
发展历程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国内商业主力店的发展历程。
以百货、超市、电影院为代表的传统三大主力店,是内地购物中心时代主力店原有的核心业态。
图据2019年6月27日发布的《铱星云商业》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商场竞争更加激烈,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在商业创新之路上,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运营团队开始聚焦空间和主力店。 ,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此背景下,主力店的范围逐渐扩大,界限也日益模糊:
1、面积不再是唯一标准,主力店与整个项目体量的关系更重要;
2、业态不再是主要标准,品牌主力店快速崛起;
3、租赁能力不再是核心筹码,交通分流能力和客流贡献才是最大的附加值。
4500平方米的几何书店已成为成都印象城的旗舰店。
在这样的认知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主力店逐渐开始呈现出泛娱乐业态、泛文化体验业态、一二级主力店融合等趋势:健身房、KTV、溜冰场、综合体等。书店、儿童公园。快时尚店、数码品牌店、电竞娱乐、室内主题街、作为商场“私人区域”的展览艺术空间,甚至空中水族馆都纷纷登台扮演主力店的角色。
中信泰富“海梦一方”以天空水族馆为主店
同时,更多的跨界、定制化理念也被运用到主力店。我由衷地感叹“时代创造商业业态”。
至此,传统的主力店布局已被彻底打破,多主力店、多种创新业态加入主力店大军的格局已成为行业惯例。
可以说,为了让消费者在不同的商场获得越来越差异化的体验,商场的运营团队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在商业实施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撞”的市场神话。一旦打开,顶部”一个又一个。
进化
近两年,主力店的“面貌”变得更加“多彩”,新概念主力店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无法按业态分类。
例如,传统大品牌特别定制店NIKE001、潮流玩具领域异军突起的“X11”、以线上平台为核心链接渠道的美妆集合店KKV、新运动娱乐等场馆、爱搜壁公园、知名IP定制店等,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多感官体验。
时尚集合店X11旗舰店位于淮海路
事实上,主力店不仅代表一个品牌、一个品类,更代表一种经营和管理理念、稳定的经营力量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具有“主动参与整个经营运作过程的能力”。态度。”特征。
毕竟,很多时候,商场的主力店是项目定位的第一起点,基本上可以为项目“定调”。
NIKE 001上海世茂广场|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当我们得知中信泰富位于闵行区梅陇镇的社区商业“海梦一方”选择天空水族馆作为新的主力店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20世纪初的商业想象力又回来了。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水族馆艺术构思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秉承“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日常生活,提出更多有益于个人和家庭的时尚生活方式,让项目周边充满活力、社区充满活力”的愿景,定位为社区商业,旨在创建一个城市自然社区。海之梦特别选择与经验丰富的青岛水族馆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上海首个空中水族馆。首批将引进300多种海洋生物,包括企鹅、花园沙鳗、水母、鳐鱼等。
就连社区商业的主力店也发展到了这一步。我很难想象未来实体商家的主力店会发生怎样的“恐怖进化”。
重庆中摩项目引进美国商城Nick Park作为核心主力店
显然,从租金角度来看,大部分购物中心拥有的“投资租赁”主力店和文旅、商业及部分新兴城市购物中心拥有的“自营”主力店已逐渐分化为两大主力店。 。商店类别。
但由于没有以自营主力店的数量和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可持续经营数据,因此无法判断两者对项目的客流、租金收入和资产增值的贡献如何。不同之处。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短短20年时间,中国大陆商业体系中的主力店发展速度惊人。业态变化和多元化组合类型呈现裂变式增长,成为购物中心创新领域的重要动力和发展极。
价值
那么,这些新概念主力店如何推动当前的业务发展呢?它有什么价值?
以海梦壹坊的“天空水族馆”为例,我们整理了5个值得关注的点:
1、招商羊头效应:新概念主力店在招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海洋馆既可以覆盖区域外的客户群体,又可以将市区内的稀缺资源吸引到项目周边的客户甚至异地客户,因此首先将对海梦一方定位为“超区域时尚生活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此,我们发现,不少长期“出没”在城市CBD的头部品牌都对带有水族馆的海梦一方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选址——Peet's Coffee首店社区商城、海森堡闵行首店、卡斯特闵行首店等。
皮野咖啡店|图片来自网络
2、客流引擎:主力店的吸客效果。
毫无疑问,海洋馆基本上对各个年龄段的顾客都具有吸引力——主店的客流吸引力决定了项目的客群结构和偏好。
海洋馆的具体业态具有土地稀缺性、科普教育性、自然友好性等良性特征。相应地,关注水族箱的人群通常都是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对海洋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优质客户。
在此基础上,项目形成了“以海洋馆新概念主力店为核心→吸引全年龄段优质客群→围绕客群设计全方位生活方式业态”的业态组合闭环。
WAGAS旗下品牌Baker & Spice签约入驻海梦一方|图片来自网络
3、绩效引擎:驱动客流和场馆业态转换。
大多数情况下,商场的主力店面都位于三楼或以上;在流通安排上,他们刻意让顾客经过更多的商店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停留。还可以通过品牌与主力店的联动活动来增加顾客数量。等等。
位于L5-L6的水族馆也是围绕这个严格的逻辑建造的。
不难想象,来自海洋馆的城市偏远客户和项目周边经常光顾的日常地域客户,将在海梦中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出行方式,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将与项目密切相关。水族馆的存在。
4、内容生产线:凭借自身的打卡属性,会对商城的品牌产生“反馈”效应。
类似于一百年前的“奇观式展览和销售活动”的理念,水族行业很容易通过稀缺资源的自然属性诱发主动共享和传播——
在海之梦水族馆里,无论是最佳拍照点的“水母剧场”、海底世界的“深海晚餐”,还是企鹅馆观赏极地风光,每一个场景都值得一看在小红书或抖音上发布一张随意的照片,可以引发二次传播,进一步“反馈”项目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稀缺资源自带签到属性 |图片资料网
5、情感社交场: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身份”,形成城市生活的情感社交场。
详细分解水族馆的“社交场景”,可以大致理解,人与人之间有多少种社交关系,就能在这里产生多少种具体场景——
海底世界设有儿童爬行隧道,家长可以带孩子在海底过夜;
还可以去小医生实验室观察水母的繁殖过程,营造家庭温馨互动;
朋友或伴侣之间的海底晚餐,浪漫的海底求婚;
陌生人一起参加水下瑜伽,“拯救”单调的生活;
在一群沙丁鱼面前,感受人群与鱼儿的共性,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不同的人群带着不同的目的聚集在这里,产生不同的交流标记,实现不同的社交目的,并以独特的场景创造出共同的记忆点——“因为我们曾经一起在水族馆里漫游,所以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环境与人之间真正“情感联系”的核心。
与重要的人一起经历的场景,将深深烙印在记忆中 |图片来自UNSPLASH
综上所述,各大商场引入新概念主力店已是大势所趋,而选择什么样的主力店业态来增强差异化体验和品牌知名度是商场思考的重点。
海梦一方未来能否“玩”起这家新概念主力店,为城市更新、生活方式更新带来灵感,我们非常期待。
温带企鹅 |图片来自网络
我再次感叹,20世纪初的商业想象力现在又以新的面貌回来了。
事实上,现代的主力店和商业发展与一百年前的上海非常相似:聚焦稀缺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创造越来越多的不可能。
以海梦一方为代表的商业“创新者”队伍也在以我们可以感知的速度迅速扩张。一代又一代的商业地产人,以同样的热情和想象力,在不同的时代创造着不同的奇迹。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个最好的时代。
- 结束 -
参考
*连玲玲,《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商店与现代上海城市文化》
* 李欧凡《上海现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rgk123456.com/html/tiyuwenda/1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