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一场秋雨,让贵州省台江县气温降至17摄氏度——东莞大朗的篮球运动员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过上了一个“凉爽”的秋天。
但我的心始终是温暖的。 10月25日,2023年全国鹤美乡村篮球赛决赛打响。艰苦的比赛和人群的欢呼声让整个体育场热火朝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八支队伍正在争夺今年“乡村BA”的全国冠军。
随着10月27日总决赛第三轮战胜山东乐平铺队,广东大浪队三轮全胜,与对手广东沙溪队会师总决赛,向全国展示了东莞篮球的潜力。实力雄厚。
“村BA”决赛第二轮,广东大浪队以72:63战胜宁夏三营。
在大朗,流传已久的一句话是:“当你无话可说的时候,就谈谈篮球”。
早在20世纪50年代,大朗就已掀起“篮球热”。几乎每个公社、生产队都有自己的篮球队。每当哨声一响,体育场就被村民包围,有的村民甚至爬到荔枝树上观看。
1984年以来,大朗陆续建成了灯光体育场,全镇各村(社区)逐步组建了一支篮球队。每当有节日的时候,人们都会通过打篮球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仿佛节日只是一个开始,打篮球才是“正经事”。 ”。
2000年,大朗体育场建成。五年后,CBA球队新世纪篮球队落户大朗,大朗体育场成为新世纪篮球队的CBA主场,也是CBA联赛历史上第一个乡镇级主场。 “篮球风”更是流行。放眼国内篮球人,与大郎有着深厚渊源的球员、教练不计其数。除了李月汝、杨淑玉之外,“篮球教父”林耀森近年来也带领大浪女篮在广东全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广东大浪队。
盘点大朗篮球的底蕴,几乎可以说,大朗男篮在城市联赛中达到了“十年九冠”的巅峰。大朗青年奔赴全国,获得2018年三人篮球U18亚洲杯亚军。 2018年“全国美丽乡村篮球大赛”荣获全国冠军;大朗捧回市联赛“七冠”;数百个篮球场,数千支篮球队,各类比赛常年持续;大朗成立首届东莞市甲A镇级篮球协会暨首届篮球发展基金...
10月28日19:30至20:30举行的总决赛中,广东大浪将迎战广东沙溪,广东德比将再次上演。
在当地蓬勃发展的大朗篮球在“村BA”总决赛的舞台上征战全国,充分展现了篮球之城的底蕴。今天,让我们从大朗出发,前往“国家篮球城”东莞,品味东莞篮球的乡土气息。
煤气灯照亮了夜晚的体育场
步行十公里就是为了看球
民国初年,篮球运动传入东莞学校。
1950年初,管城在当时的旧车站体育场(今东方宾馆对面)举办了第一届夜间篮球赛。没有灯怎么打球?当晚,篮球场上亮起了三盏煤气灯(又称大灯)。篮球爱好者们挤满了观众,场面蔚为壮观。
这一时期,篮球逐渐普及到工厂和乡村。每个村都有篮球队,经常举行比赛。仅管城的店主和学者就组织了10多个队伍。
当年,东莞的华清队是东莞的著名球队。华清队的每场比赛都挤满了观众。当时,关城工人体育场(今文化广场)经常举行比赛,很多人爬树、骑墙观看比赛。
20世纪东莞的“村BA”现场,村民们爬树观看比赛。
华清队有多受欢迎?据《东莞篮球纪事报》报道,当时,来自莞城的小伙子李超为了前往广州观看中青联赛的比赛,早上6点钟从莞城慢跑到新塘。由于错过了去广州的公交车,他只好继续步行。 ,直到鱼珠(黄埔附近)站才乘坐公交车进入广州市区,又步行了几十公里。
1956年,东莞县体育委员会成立,组建东莞县男子篮球队,以华清队为球队参加比赛。在此期间,工人文化宫每周六、日晚上组织甲、乙篮球赛。机电厂队、农修厂队、教职工队、土木保安队、铁厂队、自行车俱乐部队等相继组建。
1958年,东莞县农民篮球队成立。队员们在县机电厂当临时工,并在县工人文化宫训练、住宿。
早年的大朗篮球场,木制的篮球架上装有铁制的篮筐。
篮球运动在东莞迅速普及,“村霸”的经典场景正在东莞各地涌现——
一片尘土飞扬的红土场上,有一个木制的篮球架,上面竖着两个铁圈。队员们互相追逐,只见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体育场里挤满了人。 “有些人甚至爬树、爬上屋顶……只是为了找到观看比赛的最佳位置。”还有村民开着大卡车来看比赛。
在原东莞市体育局副局长、现任广东篮协副主席、东莞篮协名誉主席方伟民的记忆中,这样的场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东莞十分常见。
也许第一个把篮球带到东莞的人不会知道,这项运动会不断扩大,甚至成为东莞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首届全国“丰收杯”冠军
看足球比赛和看春晚同样重要
早年火热的篮球氛围,让东莞的“村BA”早早开花结果。
1982年,东莞县篮球协会成立,全县举办了173场乡(公社)篮球锦标赛。今年,东莞还举办了广东省第二届农民篮球赛,为全县、全省球迷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1983年,现任篮协秘书长周继柱参与了昌平镇农民男篮的早期组建。 1984年,这支仅由昌平农民组成的男子篮球队,先后夺得县、地、省冠军。独自代表广东省远征湖北、河南参加首届全国“丰收杯”农民篮球赛并获得冠军。冠军获胜。
1985年,周继柱担任教练组建第二届“丰收杯”参赛队,最终于1988年夺得第二届“丰收杯”亚军奖杯。
1984年,昌平队获得首届全国“丰收杯”农民篮球邀请赛冠军。
两届“丰收杯”之后,“乡村BA”热潮席卷整个东莞。春节篮球赛,现在以“村BA”为代表,开始成为当时东莞的春节传统——
每逢春节篮球比赛,灯火通明的球场上张灯结彩,鞭炮五彩缤纷,红色的鞭炮碎片散落一地。场边挤满了身着红衣的村民,一派“忙碌”景象。一些还没有回家乡的工人组队观看比赛,还有一些人把年夜饭拆开来看比赛。毫不夸张地说,人群空无一人。
难怪有东莞人说,“过年过节,看村比赛和看春晚同样重要。” “只要打球就可以过年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带动了东莞乡镇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篮球的加速发展。 “打工潮”兴起后,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入东莞城镇乡村,形成了农村篮球新的主力军。
在政府资金支持和企业赞助下,全国各地高素质篮球人才被引进东莞乡镇,农村赛事蓬勃发展。此后,春节篮球赛升级为春节篮球联赛,各村也开始举办村级联赛。
2003年,宏远队首次夺得CBA联赛冠军。在东莞掀起篮球旋风后,原东莞市体育局(原名“东莞市体委”)开始举办东莞市篮球锦标赛(后更名为东莞市篮球锦标赛)。联盟)。
这个被视为东莞“草根CBA”的民间联赛,影响了东莞草根篮球20年,极大地推动了东莞草根篮球的发展。
为此,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东莞“国家篮球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国仅有15个城市获此殊荣。
大朗镇春季篮球赛举行。
村里成立了篮球协会
“乡村队”击败国家队
2022年,一段《篮球万历险记》视频走红海外。 “什么?这里的老人和孩子也爱打篮球?以后东莞会成为一座传奇的城市。”评论区,有海外网友留言。
确实,各个年龄段的东莞人都有自己的“村BA”。
在村子里,篮球赛程几乎可以作为全年的日历。
以寮步为例,全年有8项重大赛事,共计300余场球类比赛——春季小学篮球赛、暑假C、B组比赛、9月份机关单位比赛、M35 10月邀请赛,11月企业公开赛。 12月的A组比赛,小组赛和半决赛在春节前全部结束,最精彩的决赛则保留在大年初二……
在东莞,确实是“每周都有比赛,村村都有球队”,但十几年前就已经是这样了。
如今,按照CBA的比赛流程,“每周都有比赛”已经成为每周的常规比赛。有的乡镇、街道、甚至村委会可分为甲、乙、丙三组;和“每个村庄都有一个球”。球队”,在篮球氛围浓厚的村(社区),甚至发展到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球队。
麻涌镇篮球联赛决赛现场。
不容小觑的专业和敬业精神,是近年来东莞人对“村BA”的另一大印象。
寮步镇篮球协会秘书长刘伟昌认为,和谐的乡镇篮球比赛离不开专业裁判。 2015年,寮步成立篮球裁判联盟。近年来,东莞各镇街相继成立了镇级篮球协会,寮步甚至还成立了村级篮球协会。
“村BA”效应下,篮球人才也成为东莞乡村培养发展的一大重点,篮球培训机构也随之衰落。
在大朗镇,全国首个省级小型篮球训练基地、东莞一加一篮球俱乐部在香头社区落成;在寮步镇,每个村都有很多孩子在学习篮球,教育机构可以按需到村里,就近举办课程。
对于球员来说,东莞全年龄段、多层次的草根篮球赛事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人才输送机制,也将球员送到了更大的舞台——麻涌队的黄文伟、曾炳强、肖海亮2018年为国效力出征并夺得亚运会男子三人篮球冠军;大朗中国毛纺村一队代表中国参加2018年国际篮联3×3 U18亚洲杯获得亚军……“村队”击败“国家队”也是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村巴”代代相传。
近两年,东莞连续举办篮球城文化节。赛事互动、品牌传播、消费者体验、思想交流、全民参与等一系列活动创新了篮球玩法,扩大了参与面,将篮球运动带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借助城镇、乡村三级篮球城市主题活动,东莞的“村BA”日益深入人心。
黄文伟、曾炳强、肖海亮获得亚运会男子三人篮球冠军。
“村BA”边界不断扩大
开辟乡村振兴新动力
不为人知的是,让“村巴”走红、“出圈”的贵州,也因篮球而与东莞结缘。
万东篮球公园位于铜仁市碧江区,是粤黔首个东西部协作的体育文化公园。在皖东东西部合作帮扶中,东莞南城组织集团投入社会捐款560万元,积极推广青少年篮球运动,通过共建皖东篮球园,帮助铜仁培养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 ,推动铜仁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作为“国家篮球之城”的文化底蕴也在边境城市扎根。
广东援疆教师团队结合自身组建学校篮球俱乐部、组织篮球赛事的经验,向图木舒克市广东援疆指挥部工作组提交了《探索关江学校篮球合作发展报告》 ,第三师。并进一步提出开启新疆文化繁荣新篇章的实施策略。随后,“文化滋养新疆”教育援疆专项项目——三人篮球赛首次实施。
一个小男孩为广东队加油。
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的广东援疆教师龙月如担任本次篮球比赛的主裁判。负责制定篮球比赛实施方案,组织裁判员和队伍学习裁判方法,组建专业篮球裁判队伍。去年以来,工作组陆续开展了赛区、市篮球教练员交流讲座、赛区、市裁判员培训班、师资下乡培训、开展篮球公益训练营等活动。
在关邵定点帮扶期间,寮步镇动员社会资源,不仅向受援地区送去了篮球装备,还为当地孩子们提供了篮球课程。
去年,寮步镇庙边社区规划打造1.2公里以篮球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体验路线,组织盘活资源,打造东莞首个篮球特色精品示范村和篮球名人打卡基地;在拥有篮球场(馆)130多个的中堂镇,20个村(社区)率先实现风雨篮球场建设全覆盖,并在全市32个镇街中率先拉响了篮球场建设的号角。吹响了基础设施升级的号角。
【撰稿】马新杰、何其英、龚菊
【摄影】龚明阳 大浪传媒
【协调员】龚明阳
【来源】《东莞篮球纪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rgk123456.com/html/tiyuwenda/1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