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发帖称“昆山多所校园发放给学生的面包过期发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江苏省昆山市中小学家长近日反映,9月25日学校发给孩子的饭菜中出现了发霉的面包。
相关部门已对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立案调查,暂停经销企业的相关服务,责令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并对相关批次蛋糕进行回收封存并送样送检。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次“发霉蛋糕事件”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未来我们仍需关注事件进展,确保学生安全。
昆山市教育局将于2022年实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提供5天课后服务,每天提供2小时服务。孩子的课后服务时间为下午3:30至5:30。课间休息时他需要补充能量,所以他按照学校的要求给孩子订了零食,包括面包和牛奶。初衷很好,得到了当时父母的认可。
但如果这个初心一旦被不良供应商的“以坏充好”破坏,学校就要承担初心变难的后果,而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是摆在学校、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神经。
频发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也给我们一个提醒:校园餐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恐怕不能当作个案,仅仅当作“生产事故”来看待。其中存在哪些共性问题以及存在哪些机制?性因素应该认真讨论。
今年7月,广西纪委通报了一起学校食堂供应商行贿垄断12年合同案件,导致学生食堂餐费高、食品质量不稳定、食品分配缺乏竞争;今年8月,四川内江东兴区还发现33所学校由同一供应商承包营养餐,供应商对部分校长行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起相关事件的背后一定存在利益勾结,但由于此类现象并不少见,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因此深入挖掘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应该成为调查的一个方向。问题并用事实澄清疑虑。只有调查到这个深度,才能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这也要求在此次事件的调查处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排查校园供餐的来源。如有问题,必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事单位,并及时更换供应商。同时,加强供应标准和过程监管建设,建立更加严格、高效的供应链审核体系,将不合格供应商剔除出校园餐供应链。
过期发霉的面包很可能含有大量细菌和霉菌毒素,如果食用,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家长们的愤怒和担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舆论对此事的高度关注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食品安全方面必须实行零容忍,尤其是针对儿童的食品安全。学校作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需要严格控制食品的来源和质量。
这次“发霉蛋糕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校园食品安全关系万千青少年,最严格的保障要到位,防止事故频发、底线屡屡失败。除了社会高度关注、职能部门严肃处理个别案件外,还要真正建立严格的监管网格,确保监管不留盲点。管控不存在漏洞,监管不存在盲点,让一切违法违规行为无法被掩盖。这是底线和红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孩子的“舌尖上的安全”。
袋装泉城综合编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rgk123456.com/html/tiyuwenda/1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