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难,意味着你需要租房。租金给香港居民带来的压力并不像房价那么广为人知,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官方数据一窥端倪。
根据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香港住房自由率从2011年的52.1%下降3.5%至48.6%,这意味着近一半的家庭需要承担每月的房租费用。
而且,不同住房类型家庭每月的租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租金收入比最高的“私人住宅”,从2011年的25.7%上升到2012年的31.4%;公屋的租金收入比最低,但只占整体家庭的不到30%;而私人住宅则占家庭的一半以上。
支出收入比反映了居民日常生活压力。当一个家庭需要花费月收入三分之一以上来支付房租时,其生活压力其实远远大于“房奴”。毕竟,“高收入家庭”买房后,每月还款本质上就是将自己的现金资产转化为固定资产,以另一种方式省钱。当房价上涨时,这甚至可以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投资;而租金则是一项适当的纯粹开支。如果你每月向银行缴纳购房款,你就可以获得房子;如果你把钱给了房东,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您想查看更全面的香港居民支出/收入比率;我们还可以参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每五年进行一次的“住户开支调查”。这项调查采访了约10,000个家庭的详细每月支出。 、收入情况,其中还包括各住房类型家庭每月的房租支出:
如果用总支出/收入比画个图,就是这样:
可见,香港居民的支出/收入比实际上是随着住房类型的改善而增加的,因为房子不是自己的。住得越好,房租就越贵,生活压力就越大!
除了廉租公屋居民外,居者有其屋和私人房屋的支出/收入比甚至可以超过1。这意味着香港家庭需要依靠“年终双薪/花红”来维持生活。避免入不敷出。
除去租金,香港家庭的支出/收入比仅下降至0.6左右,而且住房越好,家庭就越富裕。
作为比较,我们还可以看看新加坡。新加坡还每五年进行一次“家庭支出调查”。采用类似的方法,绘制新加坡家庭的支出/收入比曲线如下:
居住在不同住房类型的新加坡家庭的支出/收入比率逐年下降。 2017/18最新数据,支出/收入比直接在0.4左右!比不关心房租的香港家庭富裕多了。
新加坡的房屋拥有率高达近90%。房租对于新加坡家庭来说不是一项开支,而是一项收入。
房租开支几乎“挤占”了香港家庭的收入,让香港家庭难以储蓄。宏观经济学有时会考虑一个社会的储蓄率,因为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而投资会促进整体GDP的经济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自2003年以来,香港的租金指数一路飙升:
自2003年以来,香港的人均GDP也被新加坡拉得更远:
当然,GDP增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房租的上涨显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可能是对家庭日常开支影响最大的因素。
在房价高企的时代,人们往往关注的焦点是“买不起房”。不买房或者做房奴是一种选择,但只有在房租低的时候不做房奴才是好的选择。如果像香港那样租金与收入的比例超过30%,租金就会毁掉社会,尤其是没有房子的年轻人对未来的希望。
标题图:2019年9月12日香港街头拍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rgk123456.com/html/tiyuwenda/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