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国外户外健身器材 舒华体育上市一周年:突破技术壁垒,迎战激烈市场竞争

    公众号 |互联网+体育

    作者 |林松

    12月15日,舒华体育(以下简称:舒华)庆祝上市一周年。我们来梳理一下舒华今年取得的成绩:成为行业内唯一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中国健身器材供应商、与华为在鸿蒙技术层面达成合作、突破国外自主研发技术壁垒。速度和力反馈系统...

    国外户外健身器材_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_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

    同时,外部竞争环境激烈,爱康、乔杉、泰诺健等国际大品牌牢牢占据中国健身行业中高端市场;还有Inspai、金陵体育等本土品牌与之竞争;线上市场更是拥挤不堪,数百家小微企业;再加上拥有数亿用户的Keep、小米等互联网健身巨头的进入,健身器材行业已经人满为患。

    舒华在这样的情况下杀出重围,赞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无疑将为品牌增添不少能量。

    — 1—

    入驻冬奥村三大健身中心

    据舒化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奥村三大健身中心建设已全部完成。舒华体育根据比赛项目类型、运动员特点、健身中心空间等,定制专业、科学的健身训练解决方案,入驻产品全面涵盖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等完整的相关运动健身器材,包括跑步机、动感单车、多功能拉伸机、力量训练器材等,因地制宜完成空间规划布局和运动功能。分割。

    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_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_国外户外健身器材

    张家口冬奥村健身中心

    针对冬残奥运动员的特殊性,舒华对部分产品进行了人性化设计。比如,舒华此次配备的“擎天系列力量器械”,可以满足运动员的单侧力量训练。对于那些需要重点提高下肢或者臂力的运动员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可以满足运动员多维度的肌肉拉伸。

    舒华还针对冬奥会三大赛区的比赛类型配备了不同的产品。例如,北京赛区以短道速滑等冰上比赛为主,对运动员下肢的爆发力和耐力都有极高的要求。除了综合训练框架和分体式力量器械外,北京冬奥村健身中心还配备了更多面向下半身的有氧训练器械。

    据舒华体育品牌总监王薇薇介绍,舒华冬奥村健身中心配备的训练器材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产品,公司一直拥有针对竞技体育专业运动员的独立产品线。在这方面,它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国外户外健身器材_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_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

    北京冬奥村健身中心

    事实上,在落户冬奥村之前,舒华产品已入驻索契冬奥会、里约奥运会、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之家”,随后又入驻国家体育总局,用于冬奥会的训练。许多国家队。东京奥运会期间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基地和训练支持与服务。

    — 2—

    六大产品线覆盖全场景服务

    冬奥辉煌的背后,叔华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2020年,树华上市时就确立了“三大领域、六大产品线”的基本框架。 “三大领域”指To C、To B、To G,“六大产品线”涵盖家庭。健身、商业健身、全民健身、体能训练、高级健身、校园体育等全场景健身服务。

    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_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_国外户外健身器材

    此前,舒华体育一直专注于C端家用健身器材,主要收入来自室内健身器材和展示架。在随后的调整中,舒华开始在商业健身和企事业单位健身领域发力,发展了全民健身、体能训练、老年健身、校园体育等六大版块。产品全面覆盖“从室内到室外、从青少年到老年人、从普通用户到职业运动员”等各个细分领域,实现全场景覆盖。

    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_国外户外健身器材_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

    首钢园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树华体育馆

    针对这一变化,王薇薇表示,由于国内健身器材细分市场相比运动鞋及器材市场容量相对较低,且集中于某一细分领域,因此企业的销售规模将受到很大限制,支撑大规模研发支出将更加困难。以及品牌管理运营。

    另一方面,健身消费行业的经营方向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变化。早在几年前,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对于To G厂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红利期。但户外健身器材全面普及后,这种红利并不明显。近两年的疫情影响以及今年的“双降”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导致行业每年的市场动态和方向都发生较大变化。想要快速跟上市场变化,就需要全面出击。

    此外,由于体育市场集中度低、碎片化严重,消费场景越来越细分,不同细分群体的体育类型和体育需求也日趋细化。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抢占细分市场,就必须通过专业化的业务输出,才能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随着商业健身、全民健身板块等To B、To G业务的兴起,新的产品线确实给舒华带来了一些新的商机。

    以全民健身板块为例,树华承接了温州“人民体育馆”项目,为温州市建设了200多个“人民体育馆”。参与浙江湖州张家埭、上海朱桥镇、天津丁子谷等多个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试点项目,以及西安浐灞全民健身公园和湖北省多个新型全民健身示范项目。

    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_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_国外户外健身器材

    西安浐灞全民健身公园

    前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约1000个。这对于舒华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商机。

    此外,舒华的六大产品线也填补了青少年健身和老年健身的供给侧空白。对于青少年健身和老年健身的市场需求,前者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必将培育出一个新兴市场,而后者,老年人作为国内的主流健身群体,甚至拥有更多的健身资源。比年轻人有更多的钱和闲暇。只要有更大的毅力,你可以探索的空间就不容小觑。

    — 3 —

    全面布局迎接新挑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全场景健身业务的覆盖涉及多个产品品类,这对舒华在产品创新、研发投入、各业务的营销投入、品牌运营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薇薇甚至直言,健身器材行业各个业务板块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将特别考验公司的管理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面对这种综合能力的挑战,蜀华也加强了各方面的布局。

    在研发方面,舒华开拓体能训练和商业健身业务线后,对产品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目前在产品研发投入上遵循三十七条规则,即研发经费的70%投入到30%。产品出现了。树华表示,与2016年相比,2020年树华的研发投入增长了近4.6倍。

    国外户外健身器材_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_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

    舒华智能健身体验中心

    销售渠道方面,舒华在全国建立了近千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服务渠道。其全球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建立了优秀稳定的销售团队和人才体系。截至今年6月,树华已发展经销商230余家。经销商在专卖店、商场、百货、超市设立店中店,覆盖各级市场。同时,在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平台开设直营旗舰店。接下来,舒华将进一步打造“线下+线上+异业联盟”三位一体的销售体系。

    国外户外健身器材_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_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

    在课程内容运营方面,舒华专注于打造直播健身课程内容,基于家庭健身、校园体检、户外健身等场景,设计科学有效的健身课程。同时提供ACSM培训服务,开发生产适合家庭的产品。针对用户、老年人、青少年等的“课程+设备”整体培训方案

    品牌方面,舒华通过明星代言、网红KOL合作、短视频、直播课、罗永浩直播、赞助综艺节目等,以及通过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进一步打造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与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中国健美协会等顶级资源合作打造品牌IP,通过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打造标杆案例,进一步塑造品牌实力和信任度,打造品牌忠诚。

    在服务方面,舒华建立了近千条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服务渠道,拥有专业、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服务需求。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可以对售前、售中、售后的各种问题提供一站式管理,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7*24”无忧管家服务。

    — 4 —

    走适合自己的路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舒华逐渐从传统的健身器材制造商转型为专业、科学的运动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并确立了“智能产品、运动娱乐、运动科学”的理念。发展思路,我们与国内外权威机构以及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合作,打造全场景智能健身解决方案,实现“让运动更简单”的企业使命。

    据介绍,在确立三大领域、六大产品线后,树花体育下一步将逐步打造“硬件+软件+课程内容+专业健身教练”的健身平台企业。以硬件为支撑,配套软件和课程服务,后期还将推出在线健身教练,为用户打造完整的健身体系。

    国外户外健身器材_户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大全_户外健身器材十大品牌

    从实体到平台,这种转型路径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社会中越来越普遍,也是很多传统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很多国际案例中,很多巨头的发展路径与本土企业并不是很相似。以全球市值最高的健身器材公司PELOTON为例。主要通过课程带动硬件销售。

    虽然课程消费已成为趋势,但目前市民购买健身器材的意愿依然不高。从国内一些类似平台健身公司的发展路径来看,目前的变现尝试并不是很成功。

    国民对健身器材的消费意识还不够高,但从数字上具体表现如何?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健身器材整体规模超过700亿台,其中出口超过400亿台,剩下的近300亿台还包括不少国外品牌。由于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大品牌垄断,本土品牌的市场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据《2020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美国的运动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相比之下,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仅维持在5%左右,远远落后于美国。当然,如果中国的运动人口能够达到23%,其健身器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此外,健身器材每年的增长也非常有限。与鞋服每年20%至30%的增长不同,装备行业每年仅增长10%左右。可以说,整个行业仍然在缓慢增长。

    由于我国健身市场尚未完全激活,很多人即使有锻炼的习惯,也可能没有健身消费意识和习惯。因此,很难指望通过在线健身课程带动硬件设备的销售。在这种情况下,书华只能选择聚焦硬件,以课程作为支撑服务,为硬件赋能。

    从传统实体企业到平台企业,蜀华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其优势在于拥有稳定的收入变现渠道,但转型路径也充满挑战。

    目前,我们可以期待的是,一是远未触及“天花板”的增量健身市场,二是智能技术能够描绘的健身新场景,或将极大激发健身群体的消费欲望。

    体育营销平台·产业创新智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rgk123456.com/html/tiyuwenda/9205.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