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很难承受生活的重量
奥运浪潮刚刚过去,随着体育赛事的纷纷举办,公众对运动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领奖台上有力量、有美丽、有活力,有运动员们灿烂的笑容,但笑容的背后,也有他们生活中难以表达的困难。
从国家队退役的前体操运动员吴流芳,开始在视频平台做“好看的主持人”,靠跳舞打赏谋生。尽管吴流芳脱掉了体操服,但“退役体操运动员”的身份标签似乎仍然缠绕在她的生活中。
像吴流芳一样,苦于退役后再就业问题的不仅仅是体操运动员,还有我们国家一直引以自豪的举重运动员。
奥运会
2024年
举重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急需颠覆“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作为力量和力量的代表,举重被赋予了超越运动本身的意义,并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尽管公众参与度不高,但举重赛事在国家体系的推动下很快实现了弯道超车。凭借科学的训练和运动员的不断努力,中国很快成为世界顶尖的举重强国。 1956年,陈经开在“中苏丹举重友谊赛”中,以挺举133公斤打破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创下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但世界冠军只有一名,而举重运动员有数千名。
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统计,我国有运动员500万人,目前统计的现役运动员人数为2万人。年平均淘汰率为15%,每个奥运会年、全运会年之后,都会有40%的运动员宣布退役,而在非奥运会、非全运会年,职业运动员的平均退出率是25%。
那些中途退出、直到最后都未能取得成绩的举重运动员都在哪里?
01
世界冠军变身体育老师
“我们是举重梦之队!”
前段时间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国际赛场上的统治力,以5枚金牌顺利完赛。怀着强烈的自豪感和难以抑制的兴奋,红梅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举重决赛的好消息”,并配文:永远为祖国骄傲!几个小时后,点赞的人就只剩下几个了。看着沉默的朋友圈,她低着头,默默地把这个好消息“只有自己看得见”。
(红梅世锦赛冠军合影)
“阅读”
红梅是江西省举重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 1994年,她在江西省新余体校开始了举重之路。 1996年,她被上海体育学院选拔进入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校接受训练。此后,她一直在上海集中学习。 2004年7月毕业后,她选择回到江西。 ,担任江西省重型体育管理中心举重队运动员、教练员。 2006年10月3日,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58公斤级总成绩冠军、挺举冠军、抓举亚军。现在,她是江西南昌一所大学的体育老师。位置。
“我获得世锦赛冠军的时候,恰逢我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那时我就感觉世界之风在帮助我,眼前屏幕上的目标数字不再遥不可及。”我觉得我坚持了十几年了。”
红梅家里还有一个存放奖牌的房间。看着墙上不同比赛的不同排名,红梅说,这是她一步步登上顶峰的见证。
但运动员的黄金生涯很短暂,就像一阵风吹过。红梅还没有完全欣赏到山顶的风景,就被后辈的成绩推下了观景台。
“世锦赛结束后,我有一段时间的休息和调整,回到球队后,队里来了一个18岁的小伙子,据说他是教练在比赛中发现的一个好苗子。”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一代的崛起是必然的。红梅当然知道这一点,但她没想到一切发生得这么快。 “后来教练让她跟我一起训练,也让她跟我一起学习比赛。当我的排名不再进入前三的时候,我就知道是时候退役了。”
红梅退役后,其实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学业,攻读上海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学位,二是回到家乡任教立业。当时研究生只有几个,但既定的工作比较稳定,红梅选择回到家乡教书。经过几番变故,她终于坐稳了现在的位置。
“当时我上的第一堂体育课,我就带着他们进行了和我小时候刚进体校时一样的训练,比如吹口哨、跑步练习、活动、解散等。虽然很无聊,很放松。”红梅回忆说:“我没受过多少文化教育,我花了20多年的时间进行举重训练。刚到学校时,我和老师们没有任何共同点,他们说的话我根本不听。” ”。
一直在隔离训练的红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学和编辑培训,也没有参加过相关活动。刚到学校的时候,她迷茫无助,就像游进森林的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只能干一些体力活。”红梅无奈地说:“当时普通学校没有举重训练,杠铃也很少,没有地方训练,我很不舒服。后来老师总是让我去教育局,工程是为了移动物体。”
从世界冠军到物流杂工,红梅也有彷徨、迷茫的时刻。 “我感觉很朦胧,还会梦见自己还在举重的时候。前一秒我还屏住呼吸在场上猛拉,下一秒我就抓着床单就醒了。”这种状态大约持续了三四年。 ,直到她完全适应了体育老师的岗位,适应了没有数字、没有任务的生活。
“我还是很感激的,很感激国家给我分配了这个职位,至少我现在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红梅知道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冠军们至少见过山顶的风景,而对于那些连拿到奥运会门票都没有拿下的退役运动员来说,再就业的难度比红梅还要大。
据红梅描述,当年和她一起的同学中,现在几乎没有人从事任何与举重相关的行业。那些年她经历的每一次比赛都像筛面粉的筛子一样,筛走了她身边的每一个同学。
“我看着周围一张张脸色都变了,当时我不知道他们离开这里后能去哪里,只知道这是我唯一能走的路。”
02
如果你幸运的话,你将成为世界冠军。如果你运气不好,你就会回家。
20世纪90年代江西农村,家家户户都比较贫困。与红梅同镇的大多数家庭都有一儿一女。一家四口的开支确实很高。在保证了男性的教育之后,女性的教育就变得可有可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红梅选择了举重这条道路。
为什么?因为体校管理包吃包住,家长每个月只需要交两块钱的生活费,就可以节省每人的家庭开支。红梅、小邓、小宫是在新余体校相识的。三人有着相似的性格和背景。她们住在同一个宿舍,关系非常好,大家都称她们为“举重三姐妹”。
但世界冠军只有一名,从数百万甚至数千万运动员中脱颖而出的机会极其渺茫。
2000年,全国锦标赛。红梅排名全场第四,抓举第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经理朱教练在赛前反复强调,本次比赛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她今后的体育生涯。前十名可以去大城市发展,进入国家一线队。那些表现不好的人会回来。省二队。
本次比赛,小龚综合排名第八,入选;小邓因月经表现不佳,总排名第十一位,没有入选。此前,“三姐妹”中,小邓的表现最好。不可否认,运气也是游戏的一部分。也许是生理期的原因,也可能是小邓的心态问题。简而言之,她是最有才华、最有前途的教练。小邓结束了她的举重生涯。对于小巩来说,由于当时的家庭情况,父母无法再支持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成绩的运动员,所以就让她去打工养家。她不得不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三姐妹”从此各奔东西。
竞技体育确实是残酷的。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是由冰冷的数字决定的。不如别人就意味着输掉选举。落选后,是选择回到省队继续安身立命,还是开始新的生活,留在这个十字路口? ,一个小小的选择就能让火车掉头。
03
我拒绝的不仅仅是裙子,还有青春的伤痛
举重训练的影响持续一生。无论是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在退休后的生活中,举重运动员都因为体型等原因,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歧视,尤其是女性。
首先,影响最大的就是体型问题。爱美是人的天性,但举重却剥夺了她们的青春光彩。当红梅回忆起当时“三姐妹”的有趣故事时,她说:“那时我们玩得很开心,我们经常在半夜翻墙出去看电视,” 《倩女幽魂》,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回来后,我们宿舍里都会放它,她演的是聂小倩。
长期的举重训练让她们失去了追求美丽的信心。对于她们来说,想穿短裙是一件难以言喻的事情。走投无路的她们把裙子藏进衣柜深处,把头发剪到齐耳,出门只穿作训服。他们走在路上从来不敢抬头,也不敢迈大步,生怕有人笑话他们。有时,即使是最常见的衣服也没有尺码。 “那次我比赛结束后去购物。由于训练,我的身材发生了变化。我去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适合自己的衣服或者裙子,于是我就在店员惊讶的目光下逃跑了。腿粗,个子矮,短发干练,远远看去就像个“假小子”。
“照镜子时,我觉得自己又丑又矮又胖,除了能举重之外一无是处,眼泪就顺着脸流下来。”红梅回忆道。
他不仅当时受到路人的嘲笑,身体的耻辱也持续影响着他如今的生活。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退休这么多年了,身材也恢复了一些,但除非重大场合需要,否则我不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穿裙子。”
穿着裙子出现在公众面前,对于还没有学会如何克服青春羞耻的红梅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其次,举重训练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也是不可逆的,导致他们在再就业的路上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机会。
“当时我从体校回来,没有我的位置,他们说我长得不好看,没有能力。本来有一家物流公司愿意录用我,但就是因为我他们让我卸货一天要花两块钱,吃住都没有保障,但干了两个月,我的手腕就抬不起来了。”
小红当时并不想失去工作。当她的手腕开始疼痛时,她瞒着所有人努力工作。当疼痛的时候,她就不停地在手腕上缠绷带。最终,一卷绷带缠住了她的手腕,她终于放弃了。从卡车上卸下箱子。失去这份工作后,小红再也没有找到其他愿意接受她的职位。几经周折,她终于回到家乡,通过父母的关系在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直到这时,她的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教子在路上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被困在那个小乡村里。
04
再做一次就像登天一样困难
小工回到了家乡,而小邓的选择却是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当时我快15岁了,在她们中算大姐了。”小邓等人当时的比赛还是分年龄组的。年纪大了,就意味着他们要和举重经验更丰富的人竞争,就像一个不小心参加比赛的新手一样。就像大沙见村一样,自己的表演很难突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可能会下降,一旦过了巅峰期,他们可能就再也无法取得曾经取得的成绩了。
“我觉得我没有机会。如果我不被选中,我就没有未来。”小邓对自己的举重事业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在那场比赛之后,她毅然离开了体育事业。
重新开始需要很大的勇气。 15年的训练和人际关系全部付诸东流。从体校退学后,她只有初中学历。家人不愿意让她继续上学。他们问她该回去务农还是出去打工。她没有。我做出了选择,只身一人来到了大城市。
一个没有背景的农村女孩顶着闪光灯来到了城市。她天真单纯,不懂人事。
在新的城市、新的生活中,小邓并不害怕从头开始。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灯饰厂焊灯头接头,就是现在氛围灯用的装饰品,价格十毛钱一个,按业绩拿工资,我是厂里速度最快的。”小邓说。 。她的第一份工作,眼里满是青春的回味,“不过那东西有化学残留,干久了手会疼,我干了一个月,手就伤了。”肿得我无法关闭它们,所以我没有要求押金。”我要走了。”
但除了工厂,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接收没有学历的农民工呢?
小邓处处碰壁,终于在一家清真牛肉店找到了第二份工作。 “我当过服务员,厨房里的活也是我干的,认真工作了一个月,工资到了,老师就让我离开,说我太丑了,太胖了,而且顾客不喜欢它。”
胖子、没文化、没人脉……如果想再获得一次机会,所要付出的代价一定是巨大的。小邓咬牙一一解决,因为她知道,她的背后是无路可走,她的胆怯背后是万丈深渊。
说她胖,是因为她每天爬楼梯锻炼身体,一个月瘦了20斤,腿部肌肉没了,换上了短裙;说她没文化,但她用两年时间就拿到了大学在职硕士学位证书,并凭借这张文凭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国企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都说她没有什么人脉,但是凭着她热情大方的性格,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她结交了很多客户和朋友,甚至有的关系一直维持到现在……
“训练的时候你会输,但你会知道自己能赢的目标在哪里,只要努力就可以了。出来工作后,我就抱着这样的动力不断前进,坚持下去,超越了自己的梦想。”
当然,这只是数以万计的例子中的一个。并不是所有的普通退役运动员都像小邓一样能够追赶时代潮流、逆势而上。对他们来说,退休更像是被遗弃,被举重遗弃,被社会遗弃,就像被扔进运转的洗衣机里,被迫失去方向地旋转。
05
“变道”后该怎么办
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81公斤级决赛获得金牌的吕小军开设了自己的YOUTUBE账户。与国内的知名度相比,吕小军在国外的粉丝也不少。有很多外国人分享他的视频和训练吕小军。该视频配有英文字幕和解说,引来网络上众多健身达人的点赞。同样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子67公斤级金牌的陈立军被网友戏称为“奥运会最努力的冠军”。得知他和妈妈互相扶持的故事后,网友们纷纷去各个赞助商处为陈丽君寻找代言。 。
然而,社会不能忽视那些容易被幸存者偏见掩盖的大多数人。对于更多非头部运动员来说,转型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2020年《厦门退役举重运动员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数据显示,对厦门退役举重运动员的调查发现,选择选择自己职业的有25人(65.8%),有13人(34.2%) %)选择继续深造。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选择找工作。部分人员在培训期间未达到高考二级最低标准,无法参加大学单次入学考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因为没能考上大学而选择了工作。不上大学的原因有的是个人招生文化课考试成绩不达标,有的是自主招生特色课成绩不正常。大多数选择就业的运动员的工资在3000-6000元之间。
退役举重运动员的再就业困境长期以来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目前仍缺乏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近日,有报道称,北京时间12月10日凌晨,国际奥委会公布了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初步比赛项目名单。拳击、举重、现代五项不在这28个小项之列。举重因其反人类、缺乏观赏价值而逐渐从奥林匹克赛场消失。
这对于那些依然活跃的举重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当连举重的能力都不再需要时,那么退休后谁来举起一生的重担呢?
他们可以举起一千磅,但他们无法举起生命的重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rgk123456.com/html/tiyuwenda/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