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数据:健身训练器材产业链;健身训练器材发展趋势等
行业概况
1. 定义
健身训练器材是现代运动爱好者进行运动时的重要工具。常根据训练功能的多少分为单一功能和综合多功能两大类。常用的器材有划船机、健身车、步行机、跑步机等。 、腰部美容机等
2、产业链分析:下游消费者采购设备需求旺盛
健身训练器材是体育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健身爱好者还是职业运动员都需要一定的训练器材来达到相应的训练目标。
健身训练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各种器材原材料供应商,负责为健身器材制造商提供钢材、橡胶、绳索、显示器等器材原材料进行生产;中游是各类健身训练器材制造商,负责制造各类训练器材。设备并向用户提供使用说明;下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个人或健身工作室、康复中心等各类个人或企业消费者提供健身训练器材,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健身训练器材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行业发展初期,由于中国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国内企业大多利用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的优势为国外厂商提供服务。工业“OEM”生产;进入21世纪后,国内自主健身器材制造企业如舒华体育、金陵体育、李宁、英派斯等相继成立,国内自主品牌逐渐形成,影响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下,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全民健身强国纲要》( 2019年)、《完善全民健身场馆设施行动工作方案》(2016)23-2025)》等,国内健身训练器材企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较大优势在中低端市场。但在行业高端市场,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相比影响力还不够。艾康(IFIT)、Health & Fitness、鹦鹉螺等国外品牌在国内高端健身训练器材市场更具优势。
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公共健身设施建设
我国健身训练器材行业的政府监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年来,健身训练器材行业受到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规范和支持,主要是补贴、支持各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鼓励我国健身企业扩大发展规模等。具体情况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健身人口基数大,但占比低,增长空间巨大。
2019年至2023年,我国健身房会员数量和健身人口覆盖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2021年,健身房会员数量和健身人口覆盖率达到峰值7513万人和5.37%,随后开始下降。据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付费健身会员数量已达6975万人,但占我国总人口比例不足5% 。
据Statist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健身房会员的人口覆盖率将达到26.5%。即便是人口覆盖率相对较低的韩国健身房也只有7.25%。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健身会员人口覆盖率相比,我国健身人口仍有充足的增长空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推动健身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以及人民群众自身参与健身锻炼达到健康、增强体质的意愿增强,预计我国我国健身训练器材行业仍将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逐步迈进,运动健身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国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和强健体魄的需求,增加了国人对健身器材的需求。逐渐增加。据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健身训练器材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08亿元,预计202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80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山东区域竞争优势明显,占国内商用健身器材的70%。
由于行业起步较早,产业聚集优势较强,目前我国健身训练器材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人民日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山东省宁津县已聚集健身器材企业2000多家,占国内商用健身器材的70%。此外,当地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他主要健身器材生产企业也分布在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2、企业竞争: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但高端市场相对平静。
从企业竞争来看,目前我国健身训练器材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相对分散。由于该行业低端产品不存在资金和技术壁垒,因此涉及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行业高端市场竞争。例如,青岛英派斯就参与了数字化健身房的布局;舒华体育设计的装备填补了水上运动、爆发力运动等特种运动训练装备的空白。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元
在国家大力推进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我国居民基本消费能力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居民运动健康付费意愿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互联网健身信息的发展和引导以及大众主流审美的变化,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人均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也不断上升。这也伴随着我国健身器材和健身训练器材的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预计2024-2029年我国健身训练器材市场规模将稳步上升,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2、高端化、专业化、智能化是主要趋势
从趋势来看,随着运动健身产业链的成熟和企业设计、制造、生产能力的提升,为谋求发展国产健身器材的品牌力、提高企业毛利率,我国健身训练器材行业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向高端市场拓展,同时逐步淘汰非标低端市场产品。同时,为了满足运动健身群体对不同类型运动的专门化训练以及对运动过程进行更科学的数字化分析和记录的需求,企业也将不断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开发新产品。装备和智能化数字化。
有关该行业更详细的研究分析,请参阅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地图、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认证、IPO咨询/资助可行性研究,专注于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深入的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家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都可以在【七查猫APP】找到,性价比最高的综合企业查询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rgk123456.com/html/tiyuwenda/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