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印度古吉拉特邦乌那镇霸凌惨案:达利特种姓青年因剥牛皮遭爱牛人士暴力攻击

    四个年轻人正在剥一头死牛的皮。突然,一大群爱牛人冲了过来,声称是这四个年轻人杀了牛。养牛爱好者将他们脱光并鞭打他们,然后将他们绑在汽车后座上,拖了整整一公里。

    剥牛皮的四个年轻人来自达利特种姓,即贱民。他们的祖传职业是制革工人,而牛皮是印度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之所以让贱民从事剥牛皮的工作,是因为其他种姓的印度人不愿意做这种“亵渎”的事情。

    印度手工牛皮女鞋

    印度手工牛皮女鞋 但对于这四个年轻人来说,剥牛皮是谋生手段,也是他们的职责。现在他们却因此而遭受羞辱和殴打。即使是贱民也有生气的权利。当地数万名达利特人示威,将死牛扔在政府门口,有的甚至当众自杀以示抗议。

    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

    莫迪家乡突然发生叛乱,他必须出来说好话。爱牛的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爱牛,他们一定会受到惩罚。

    后来,案件为时已晚。

    说起来,老莫也是个牛肉爱好者,不过他最爱的是牛排、牛腩、牛筋、牛肚。当我看到这个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不仅是同情达利特人的困境,而且还想知道一件事:如果牛被剥了皮,肉会怎样?不会全部浪费!

    在印度吃牛肉需要一些勇气。 2015年的一个晚上,一大群人,都是同村的印度教徒,突然闯入印度北方邦比萨拉村村民穆罕默德·阿克拉奇的家中。他们指责阿克拉齐杀了一头牛并吃掉了牛肉,所以他们就来吵架。一行人搜查了房子后,竟然在冰箱里发现了一块肉。阿克拉兹费力地解释说这是一块羊肉,而不是牛肉。但暴徒认为他在撒谎,于是他们包围了阿克拉奇的家人。阿克拉奇被殴打致死,他22岁的儿子也受重伤。

    最神奇的是,阿克拉奇家族平时在村子里都有一定的地位,他的大儿子还是一名中级空军军官!那么,如果村民将军官的父亲打死,会受到惩罚吗?

    我们先暂时留个悬念,稍后我们会解开这个谜团。

    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_印度的生活方式

    另外,根据随后的技术鉴定,阿克拉奇冰箱里的那块肉确实是羊肉,他并没有撒谎。

    大家好,我是up主莫家俊。今天在《神奇兄弟》第五集中,我们来看看一个更加光怪陆离的印度。众所周知,印度人出于宗教原因而疯狂喜爱牛。在印度教徒眼中,牛,尤其是瘤牛,不仅像动物一样神圣,而且它们身上的一切也都具有净化作用。只要吃了神圣的“牛五物”,即牛奶、凝乳、黄油、牛粪、牛尿,就可以赎罪,真正净化自己的灵魂和身体。这对于外人来说确实很难理解。那么印度人真的不吃牛肉吗?印度人为何如此喜爱牛?事实上,印度人“神牛观”的激进化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不如说是一种政治议程,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印度“圣牛”文化的背景。大家泡杯茶,竖起大拇指,我们马上开始。

    众所周知,在印度的马路上随处可见牛的身影。或昂首阔步地走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或悠闲地走进只有1米宽的小巷。大家都会往旁边让路,等牛过去了才继续前进。

    1978年,日本艺术家河童Meio在恒河城市瓦拉纳西旅行时,小心翼翼地发现了一些与看上去不一样的东西。他去一家小店吃饭。突然,一头瘦弱的牛慢慢地走进来,吃着店里的食物。按理说,老板应该请“神牛”吃饭,但这家店的老板娘却拼命想把牛推出去。但牛根本不动,店里的食客就过来帮忙推牛。他注意到,在场的食客都表示希望尽快把牛赶走,不想和它一起吃饭。看来大家可能并不把牛视为神圣的。

    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

    Meio Kappa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当地的酒店和高级餐厅都可以吃到牛肉,而且街上也有很多商店出售精美的牛皮包或鞋子。 Mesoo Kappa在下榻的酒店餐厅点了一份牛排。据他回忆,印度牛排的味道与日本牛排有很大不同。很有嚼劲,一直嚼到下巴酸痛才完全嚼烂。看来“圣牛”确实不一样,至少是相当强悍。

    正当他纠结牛排的时候,一个服务员笑着走过来问道:“印度牛排味道怎么样?”原来,这位名叫艾哈迈杜的服务员是一名穆斯林。他们这群不但不忌讳吃牛肉,而且还是我的最爱。于是两人就开始聊天了。艾哈迈杜认为,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必须吃牛肉,当然,吃牛肉时还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和场合。如果你周围都是印度教徒,你绝对不会吃东西,否则就会挨打。

    艾哈迈杜回忆说,虔诚的印度教徒厌恶吃牛肉。 1967年,一些激进信徒发起反对宰牛运动,包围国会抗议,并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造成数百人死亡。人们被杀或受伤。农业、食品和农业部长查克吉芬·拉姆(Chakjifen Ram)对这群牛爱好者很不习惯,直接批评称,目前的印度教教义过于狭隘。在古代,印度人吃牛肉。据印度教经典《吠陀经》有记载,所以立法禁止宰杀牛实在是不合适。部长的言论当时引起轩然大波。

    日本人好奇地问,吠陀经里真的有关于吃牛肉的说法吗?艾哈迈杜回答说,我是穆斯林,我不读印度教经文,所以我不知道。

    如果说1978年的印度在吃牛肉问题上还是世俗开明的,爱牛的人只是激进的少数,而且政府敢于反击,那么40年后的印度就已经完全不同了。

    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

    人民日报印度分社记者卢鹏飞常驻首都德里。虽然新德里还没有颁布牛肉禁令,但能吃到牛肉的地方却很少。人们甚至不得不去德里附近的卫星城市寻找地下中餐馆来满足口腹之欲。吃点牛肉,看起来像个特工。国际大都市孟买的牛肉氛围非常好,所以当卢老师2015年来到孟买时,在小餐馆吃过铁板牛肉后,就一直难忘那美味的味道。没想到第二年再回去就没有了。服务员告诉我,餐厅不再卖牛肉了。卢老师郁闷极了。菜单上明明有这道菜,为什么不卖呢?

    原来,印度总统已批准马哈拉施特拉邦立法院通过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动物保育(修正案)法》。名为《动物保留法》,但实际上是《奶牛保护法》,该法规定,任何出售或拥有牛肉的人,无论宗教信仰如何,都将被判处5年监禁并罚款1万卢比。于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所有餐厅,包括孟买这个浸染了四百年西方文化的自由主义大都市,都只好乖乖地把牛肉撤走,以免坐牢。

    如果你认为买卖牛肉被判处五年监禁太过分,那么请看看印度教保守势力中心地带哈里亚纳邦的法案。该州规定,出售牛肉的人将被判处五年监禁,罚款则要高得多,为5万卢比。 。如果无力支付,将加刑一年;杀牛者将被判处最高10年徒刑并罚款10万卢比。如果无力支付,刑期将增加一年。古吉拉特邦更可怕。他们颁布了印度最严格的圣牛保护法。杀牛者可被判处最高14年监禁且不得保释,并罚款10万至50万卢比。它还规定,非法运输、出售、购买、持有、展示牛肉的,处10年有期徒刑。古吉拉特邦内政部长贾蒂贾宣称,这项法案对于保护印度的宗教、文化、经济和环境是必要的,因为即使是一滴牛血也会伤害印度教徒,“我们把杀牛等同于杀人”。 。

    但是生活在这些州的穆斯林和外国人呢?部长先生回答说,只有不吃牛肉,他们才能在印度生活。

    激进的印度教徒非常崇拜牛,以至于他们自己不吃牛肉,也不允许别人吃牛肉。但这真的符合印度教教义吗? 1960年代的老农业部长不是说《吠陀经》记载印度教徒在古代也吃牛肉吗?

    事实上,历史给印度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我们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吧。当时,生活在中亚、里海地区和俄罗斯南部草原的一些游牧民族开始移民。其中一支穿越伊朗、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到达今天的印度河谷,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居民。 。这些移民自称“雅利安人”,意思是“高贵的人”,是当今印度高种姓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的祖先;他们称被征服者为“达萨”,意思是“贱民”,是低种姓的祖先。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印度进入吠陀时代。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一些宗教赞美诗开始被编纂成集——这就是《吠陀经》,它是研究古印度早期文明的重要文献。

    印度生活现状2020_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方式

    吠陀经

    当他们刚到达时,由于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牛一定是他们的重要食物来源。然而,当他们定居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时,他们就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业民族。于是渐渐地,牛从食物变成了生产生活的重要助手,尤其是牛,成为了衡量雅利安人财富的标准。为什么是牛?我们稍后再讨论。

    从吠陀经中的大部分赞美诗可以看出,此时的印度还没有将牛神圣化的趋势。顶多是用牛的特征来比喻神的相关属性。这是因为雅利安人此时还没有完全摆脱游牧习俗,该吃的时候还是会吃牛。美国印度学学者哈里斯总结道:“婆罗门种姓的宗教义务并不强调对牛的保护。相反,屠宰牛是他们的特权。婆罗门和刹帝利甚至会向他们的追随者分发牛肉,作为一种财富和象征。”无论是战争庆典宴会、婚丧嫁娶等场合,都会有大方的吃肉行为。

    可见,雅利安人吃牛肉在吠陀时代仍是普遍现象。

    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田的大规模开发,情况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种田需要牛,但养牛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而农田大量积压了畜牧业的空间。这已经成为一个矛盾。结果,剩下的几头牛不得不优先从事农业。这个时候,除了上层种姓之外,还可以吃牛肉,但是普通人是绝对不愿意杀牛的。

    这种情况与中国古代非常相似。许多封建王朝也不允许宰杀牛。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农耕文明,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牛崇拜呢?

    有学者分析,这可能与印度的气候有关,导致印度比中国更看重牛,尤其是奶牛,也比印度女性更看重。

    原来,印度文明的核心地区基本上都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与中国农区的区别就一个字:热。两个字:太热了。

    今年夏天,多地气温超过40度,造成多人死亡。然而在印度,40度是起步价,很容易超过50度。如此高温使人们无法长时间在户外进行高强度劳动。如果说中国农民夏天还能种地,印度农民就只能躺在阴凉处看牛干活了。恰巧牛是所有家畜中最耐热、最强壮的。所以没有牛,这一年就没有收成。

    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_印度生活方式

    其次,我们需要什么才能在炎热的气候下生存?这是大量的水、蛋白质、糖和脂肪。但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除了高种姓之外,大多数普通人都无法享受肉食。因此,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牛奶成为极其重要的营养来源。

    第三个原因是印度雨季较长,无法在户外工作,只能呆在室内练习。这时,生存完全依赖于食物储存,而能够定期获得的牛奶就成为极其重要的营养来源。而到了雨季,又没有干柴生火,那我们靠什么来作燃料呢?想必大家都猜到了!这是牛粪!

    从早期《梨俱吠陀》中的赞美诗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印度人已经开始将牛视为生命之源,尤其将能生育的牛视为母性的象征。赞美牛和牛奶的赞美诗。

    古印度重要的宗教法典《马努法典》也保护牛。 “不管他是哪个种姓,如果不小心杀了一头牛,这里就需要注明‘过失杀人’二字,他必须剃光头,把被杀的牛的头包上皮,吃大麦粥,住在奶牛放牧了三个月,必须服侍奶牛,防止它们再次受到伤害。”

    不过,此时的牛还没有提升到神圣的程度。尽管牛在经济、宗教仪式和神话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不可杀死的。相反,牛,包括牛,仍然是祭品,是食物。祭祀结束后,大家都会吃掉。种姓越高,吃的越多。但渐渐地,当牛被祭祀时,它就从祭品变成了祭祀和祈祷的对象。大家祈求遵守严格的祭祀礼仪规定,否则“神牛”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随着祭祀的仪式感越来越强,牛逐渐被神化。

    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

    到公元一千年中期,印度农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流行向婆罗门阶层捐献土地。当这些掌握着最高宗教解释权的牧师成为土地所有者时,他们就有了拯救牛群的动机,对吃牛肉闭口不谈。同一时期的印度教理论开始明确主张杀牛是一种罪过,但这只是一个小罪过。赎罪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牛主人的种姓。并且,“牛肉至少不应该进入婆罗门菜单。”

    言下之意是,当时的婆罗门还在吃牛肉。

    那么大家什么时候不再吃它了呢?

    完全受到穆斯林的刺激。公元1000年后,来自中亚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外国武装力量以武力征服了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一系列政权。尽管这些政权历史上归属于印度王国或王朝,但穆斯林并没有被当地的印度教徒同化,他们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这刺激了印度原住民,催生了宗教甚至民族认同感。

    我们怎样才能将自己与穆斯林区分开来?印度教有许多被大众广泛接受为正统的教义,例如种姓、轮回和牛的不可侵犯性。然而,印度教经文是用梵文写成的,晦涩难懂。他们不被底层群众所理解。只有一种信条——保护奶牛,这是最简单、最符合农民经济要求的。因此印度教徒被广泛动员起来。你看,那些穆斯林不尊重牛,为了牛肉而宰牛。他们是多么野蛮啊。他们不像我们爱牛人那么文明。这样,是否吃牛肉就成了区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最鲜明的特征。

    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

    印度牛肉摊

    在此后的500年里,所有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的习俗逐渐发展起来。为了赢得民心,伊斯兰政权下的莫卧儿帝国多位皇帝都颁布了禁止宰牛的法令,反过来又强化了这一习俗。但也有漏网之鱼。历史学家发现,拉贾斯坦邦某地的印度教徒直到1874年仍有祭牛、吃牛肉的习俗,算是保留了吠陀时代的良好习惯。

    殖民统治期间,英国给印度带来了理性、科学、历史进步、民族主义等现代理念,以及现代治理方法、现代组织形式等。然而,就像伊斯兰教入侵时一样,印度教徒再次占领了印度。高举“圣牛”崇拜的旗帜,以免被英国人同化。激进组织之一的神圣协会发起了爱牛运动,并使用武力迫使穆斯林屠夫放弃屠宰牛。这最终引发了1893年印度北部多地宗教团体的骚乱。

    这一事件成为 19 世纪末北印度宗教团体的身份开始政治化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从那时起,对奶牛的热爱就成为印度国家议程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爱牛,你就不是印度人。

    然而,印度建国之初,开国元勋们的头脑依然清醒。甘地和尼赫鲁都拒绝了将禁止屠宰牛纳入宪法的游说。甘地是著名的牛爱好者,但他反对任何强制禁止屠宰的行为。尼赫鲁说:“印度决不能只是一个印度教国家,而是一个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复合国家。神权国家是中世纪的、愚蠢的。只要我控制局势,印度就不会成为一个印度教国家。” ,而是一个给予所有宗教自由的世俗国家。”

    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

    尼赫鲁

    显然,早期的印度精英非常清楚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在国大党时期,印度基本上没有一个邦在法律上禁止屠宰牛。即使极少数州颁布了禁令,也只是有限的禁令,从未得到严格执行。至于左派统治的国家,更是如此。

    结果,在印度建国的头 60 年里,牛肉成为最便宜的动物蛋白来源——比羊肉、鸡肉和猪肉便宜。不仅穆斯林、基督徒等少数宗教群体吃牛肉,印度教四大种姓之外的低种姓和部落人民也吃牛肉。这种廉价但优质的营养对于贫困家庭尤其重要。

    至于印度共产党统治的喀拉拉邦,则更加激进。牛肉已成为主流食品之一,消费者包括所有印度人和除婆罗门种姓之外的外国人。

    但1980年以后,印度的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大党结束了其一党统治以及随后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印度人民党的崛起。特别是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结盟进入中央政府,并在2014年大选中单独获胜,这意味着印度教民族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议程是将印度建设为单一民族国家,即所谓的一个印度、一种宗教、一个民族和一种语言。他们曾经建造了一座印度教国家寺庙,供奉三位国家母亲女神,其中第一位是牛妈妈。

    因此,印度人爱牛如母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爱自己的亲生母亲。彼得·冯·德韦尔曾分析过母牛的隐喻与印度教社会父权制的关系。他说:“作为母亲,牛象征着家庭、社区和国家。它温柔、柔韧,依赖父权制的权威。正是在宗教话语的逻辑中,印度教民族的权威成为最重要的象征。”印度教民族国家。”

    本世纪初,以印度人民党为中心的党刚上台时,就开始推动爱牛运动。

    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

    2001年,一位印度教大师在访问印度共产党统治的喀拉拉邦时看到牛被宰杀,回国后开始表演。他公开表示,如果政府不解决问题,他将绝食至死。绝食第一天,印度人民党领导的中央政府宣布成立调查组。

    调查性报道的倾向非常明显。文中,牛被视为印度教文化的最高体现:牛是“宇宙之母,体现非暴力、同情心、对所有生命的母性关怀、宽容、感恩和善良”。

    报告还给印度共产党泼了一桶脏水,称印度共产党是世俗主义的“幽灵”,是印度民族的叛徒,是“看中原教旨主义穆斯林选票的政客”。 ”。

    报告最后建议印度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屠宰所有牛,并在必要时修改宪法以实现这一目标。

    接下来是一场全国性的宣传运动,对一些激进的印度教徒进行了洗脑。 2013年,在哈里亚纳邦的一个地区,政府资助的将流浪牛运送到牛保护区的车队遭到养牛爱好者的袭击:护送人员被殴打,车辆被烧毁,牛被放走。

    印度的生活方式_印度生活现状2020_印度生活方式

    2015年,德里卫星城古尔冈的一个印度教爱牛组织怀疑两名卡车司机将牛、混合牛奶、牛尿和牛粪一起运输,并强迫司机喝下这些牛奶。

    最极端的信徒不惜使用暴力、剥夺人们的生命来惩罚杀牛者。因此,我们视频开头的不幸的穆斯林。即使吃一块羊肉,也会被误认为是牛肉,被活活打死。

    2015年8月,印度卡纳塔克邦著名作家卡尔波吉在家中被枪杀。他生前强烈批判了疯狂的牛崇拜。另一位研究印度教徒吃牛肉历史的婆罗门宗教教授也多次收到死亡威胁。

    2015年前后,印度13个邦出台了非常极端的屠宰禁令。

    其实从我们前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整个社会这种对牛的疯狂喜爱,不管你是不是印度教徒,不管你是不是印度人,都是不允许吃牛肉的,这已经完全超越了正统印度教婆婆的态度。保护奶牛的信条是令人愤慨的。

    禁屠令颁布后,农民是最不幸的。事实上,在现代农村经济中,公牛比牛更有用,因为它们更强大。过去,印度教徒即使不亲自宰杀,也会将多余的牛、失去产奶能力的牛以及其他老、弱、病、残的牛卖给村里的穆斯林屠夫,他们可以赚取微薄利润。但禁宰令颁布后,这条路就被堵住了。多余的牛和老牛怎么办?我没有办法,只能让他走。

    这是高情商的表现。揭露真相,无异于饿死一头牛。去过印度的朋友一定发现,街上流浪的牛大多都饿得皮包骨了。

    或许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爱牛人是多么的虚伪。

    印度生活现状2020_印度生活方式_印度的生活方式

    因此,当我们将屠宰禁令的分析推进到印度人民党的意识形态议程中时,我们就接近了问题的核心。这根本不是宗教问题,而是现代印度国家建设的争议。甘地和尼赫鲁眼中的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他们对是否吃牛肉持宽容态度。莫迪想要的印度是一个想象中的由印度教徒统治的印度。于是,爱牛运动成为体现印度国家文化根基的核心符号。

    显然,莫迪和印度党无视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强行推行单一政策。鉴于这一政策完全不符合印度国情,如果继续实施,势必会加剧印度的民族宗教差异。矛盾。

    随着印度人民党势力的扩大,印度的文化和民主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视频的最后,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团。殴打致死吃羊肉的穆斯林阿克拉奇的凶手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受害者的儿子是一名空军军官!

    起初,警方逮捕了六名嫌疑人,但遭到了全村人(全是极端印度教徒)的抗议。随后印度人民党当地官员介入并迫使警方释放他。现在已经清楚谁是这场悲剧的幕后黑手。当地警方一开始非常犹豫。是为了正义继续调查,直接得罪日益强大的印度党吗?还是放弃调查自救?

    最终,受害人阿克拉奇的家人替他们做出了选择。由于极端印度教徒每天在家门前制造麻烦,一家人不得不决定接受北方邦政府提​​供的养老金,要求警方结束对事件的调查,然后将一家人搬离村庄。 。凶手到底是谁,目前仍无定论。

    阿克拉奇死后不到两周,印控克什米尔的八名印度教徒指控 19 岁卡车司机艾哈迈德杀死了三头牛并将其活活烧死。此案引发当地新一轮流血事件。

    这一切到底是开始的结束还是结束的开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此为止。如果您想尽快看到下一期,请点赞投票督促更新。下一期见。我祝我所有的朋友一切顺利。

    参考:

    钟德智《吠陀时代印度“圣牛”神话初现研究》

    马文·哈里斯“印度的圣牛”

    《圣牛之谜——食品人类学案例研究》

    卢鹏飞《不可思议的印度》

    Meio Kappa《窥视印度》

    Gitanjali Koranade“文化冲击之旅:印度”

    郭飞《我在印度的701天》

    王庆峰《印度的圣牛观探析——基于宗教、历史、理性选择和文化唯物主义》

    吴小莉《印度禁杀牛争议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rgk123456.com/html/tiyuwenda/9815.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